栏目导航

规章制度

《中共西安美术学院委员会 西安美术学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方案》西美党〔2019〕38号

发布时间:2020-09-25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发〔2018〕4号)、《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陕发[2019]5号)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主动适应“双一流”建设和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奋力谱写我院追赶超越新篇章,现就我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发展规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营造尊重人才、崇尚学术、鼓励创新的文化环境。

(二)目标任务

2025年,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教师管理体制,健全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教师职业发展通道比较畅通,教师待遇提升保障机制更加完善,教师职业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50%以上,具有海外留学、研修背景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0%以上,加大对优秀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力争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优秀青年基金、教育部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项目上有所突破。建立一支师德师风优良、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质过硬、队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二、主要举措

(一)德能兼修,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 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发扬“延安精神”,学好用好“西迁精神”,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切实加强教师理想信念教育。用好延安、照金、马栏等红色资源,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教育观。创新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强化社会实践参与,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

2.加强教师党支部标准化建设

规范教师党支部政治生活,强化“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党员民主评议、主题党日活动等制度的落实,发挥党支部在政治引领、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和促进学校中心工作等方面的主体作用,尤其强化政治功能的发挥,确保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及活动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运行。

3.开展样板教师党支部创建活动

按照教育党员有力、管理党员有力、监督党员有力、组织师生有力、宣传师生有力、凝聚师生有力、服务师生有力等“七个有力”的要求,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领域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教师党支部建设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新格局,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育人方面的组织保障和引领示范作用。

4.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

实施“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简称“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育工程,通过“严把标准、精准选任,注重培养、因材施训,聚焦目标、突出重点”等措施,努力培养一支党务和业务相融合、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过硬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头雁效应”。

5.建立“双培养”机制,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建立健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团结凝聚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海外留学归国教师,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完善选拔、培养、激励机制,把“发展党员”和“业务骨干培养”有机结合、同向发力。

6.健全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把师德师风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有机结合,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把持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全过程。健全师德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完善师德师风专项监察考核制度,制定教师失德处罚实施细则,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切实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监管不力、拒不处分、拖延处分或推诿隐瞒,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二)引育并举,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1.实施学科带头人引育工程

按照《西安美术学院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西美党字〔2017〕26号)中的高层次人才的标准及待遇,围绕学科建设重点和特色专业培育,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每年重点引进优秀学科带头人3—5名和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博士)20名左右,同时,为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待遇。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重大科研项目(课题)为平台,加强学科团队建设,形成具有活力和创新力的学科梯队,发挥引进人才的引领辐射效应,把引进和培育有机结合,做到人才引进效益最大化。

2.实施人才成长支持计划

构建高端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四个层次的人才成长梯队,每个层级有相应的遴选标准和办法,针对各层级设置项目支持计划,着力建立层级之间向上递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支持计划采取“个人申报、专家评审、聘期考核、滚动推进”的方式来实施,支持形式包括科研立项、赴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进修、参加校内外学术会议和展览、青年教师专项培训及教师学历学位提升等项目。每年遴选20名左右学术骨干赴海内外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访学进修。通过提高学费报销比例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在职读博。设立思政课教师(含辅导员)师资提升项目,重点打造精品思政课程。获得计划支持的教师要签订支持协议,明确目标任务,严格绩效考核,建立奖惩机制,“人才成长支持计划”力求达到“培养人才”与“培育成果”双赢的目标。

3.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

构建“研究、培训、展示及应用”四位一体教师培养体系,搭建教学与科研深度融合的平台,全面推进课题与课程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相结合,资助青年教师对所授课程进行设计研究,着力打造“金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和展示活动,促进青年教师互学互鉴,鼓励青年教学能手脱颖而出;完善青年教师定期轮训制度,组织开展教学诊断、教学研究、教学咨询、教学评价等工作。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研修活动,更新教师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持续提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项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4.加强院系工作室(教研室)学术共同体建设

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质量工程项目课题为载体,以工作室(教研室)为单位,建立学术共同体,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加强教研室教研制度建设,定期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诊断与评价等教研活动,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创建优秀教学团队。

(三)深化改革,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管理

1.完善教师选聘准入制度

按照公开招聘的程序要求和选聘人才的资格条件,严把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能力双向考察。加强岗前培训,聘请专家教授对青年教师进行岗前培训,重点提高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师发展中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探索实施师资型博士后培养制度,完成博士后阶段工作考核要求后可正式聘用。

2.完善教师岗位聘用制度

根据各专业的计划课时量、师生比等指标,科学制定教师编制,优化岗位设置,实行编制总量控制下的动态平衡管理。教师聘用实行双向选择、择优聘用、合同管理,通过合同(协议)的形式,从教育教学(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科研创作和社会服务三个维度明确聘期职责任务。加强聘期检查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

3.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激励制度

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的第一学术责任,建立“师德为先、教学为重、科研为基、服务为责”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的多维度评价标准。建立教师荣誉制度,设立奖教金,考核位于前5%的教师,每人一次性奖励1万元,第二年重新评比;设立卓越教学奖(弘美奖),用于奖励师德高尚、教学卓越、学术优秀、师生榜样的具有卓越贡献的教师,每年评比2—3名教师,每人一次性奖励3万元。

4.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

探索建立美术院校特色的职称评审体系,把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条件,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分类制定各类教师评价标准,树立质量第一的评价导向,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鼓励潜心研究、长期积累、多出精品,遏制重量轻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科学设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规范评聘程序。

5.完善教师薪酬制度

探索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坚持“按劳分配、以岗定薪、优劳优酬”的原则,以能力、绩效和贡献为导向,加大激励力度,通过可变薪酬,加大对骨干教师的激励力度,对一流人才、学术带头人可设立特殊津贴,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薪酬。探索增加教学单位绩效工资分配权限,在现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将20%的绩效工资单列,由各教学单位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自主发放。对在核定的教师编制数下暂时缺编的教学单位,根据缺编数额发放缺编补贴。

6.建立教师动态管理制度

加强教师聘期检查考核,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流动机制。每年对教师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强化师德师风考核,对立德树人职责履行不到位,考核不合格的教师实行转岗、流动;加强研究生导师动态管理,所带研究生出现学术不端、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导师,应追究相关责任。对于无科研项目、无科研经费、学生超学习年限、论文抽检不合格导师,视情节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办法。

四)聚集资源,全力保障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体系

切实加强对教师工作的组织领导,把教师队伍建设列入学院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学院党委会每学期至少研究一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和重大问题,党委书记是教师队伍建设第一责任人;各院系具体贯彻落实学院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各党总支书记、各教学单位负责人是本部门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部门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教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部门协调沟通机制,形成学校统筹、各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设立专项基金,优化经费结构

每年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设立高层次人才引进发展基金500万,其中每年人才引进项目300万,智力引进项目200万,主要用于人才引进费、预留专用房指标、科研启动费等。师资建设项目每年投入240万,其中名师建设项目每年投入80万,创新教学团队项目每年投入50万,青年教师培养项目每年投入40万,创新型师资培养项目40万,管理人才培养项目每年投入30万。奖教金和卓越奖金每年投入60万。国内外访学项目每年投入200万。

3.提高福利待遇,关心教师成长

大力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校内工资平均年增幅5%--10%。切实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发展,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花大力气帮助解决教学能力提升、工作条件改善、团队融入合作等实际问题,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

 

 

版权声明:西安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版权所有 /陕ICP备05010976号-1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含光南路100号西安美术学院 / 邮编:710065 / 电话:029-88210992